孩子說話不流利、易摔倒是感統(tǒng)失調嗎
發(fā)表日期:2023.10.03 瀏覽:1946 次
有的孩子說話早、走路也早,對事物的認知也早;但是,有的孩子說話不流利,走路還容易摔跤,其實這些差異的原因就在于平衡能力。
平衡能力是由我們的前庭器官控制的,這個器官位于我們的內耳深處,其功能是接收在地心引力作用和身體移動(特別是頭部)刺激形成的感覺,即重力感和平衡感。
前庭覺早在媽媽懷孕四周就開始發(fā)育、九周開始運作,直到年老壽終,一直對地心引力產生的無休止的感覺信息流入大腦中樞神經系統(tǒng)。因此,孩子在幼年時期,受到的大部分感官刺激都是由前庭覺提供的。它們刺激著大腦神經元的不斷連接,使信息更快、更準確地被傳遞到大腦,在這種持續(xù)的刺激下,孩子的大腦變得越加靈敏。
如果孩子的前庭覺失調,平衡能力不足的話,會容易跌倒、拿東西不穩(wěn)、走路撞墻、心煩氣躁、好動不安、眼睛不能盯住目標、人際關系不良、有攻擊性,甚至由于腦機能不全,影響語言能力發(fā)展及左腦的組織、邏輯能力等。
這些問題還將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,例如,在學校表現得好動不安、注意力無法集中、上課不專心、愛做小動作等。很多家長們苦惱的孩子小問題、學習小毛病,都是由于前庭覺感統(tǒng)失調造成的。家長在家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做一些感統(tǒng)訓練
1、搖晃運動:采取俯臥位、仰臥位、側臥位、頭腳顛倒等體位進行蕩秋千,俯臥大籠球前后左右搖晃,父母在床上抬起孩子搖晃等。
2、旋轉運動:旋轉木馬、轉轉椅等。
3、跳躍性運動:蹦床,大籠球上跳,在有彈性的床上跳等。
4、平衡運動:踩平衡板,走平衡木、路沿等。
5、要求一定姿勢的運動:騎自行車、爬行、三級跳、滑滑梯等。
6、能帶來速度感、距離感、位移感變化的運動:青蛙蹬,對墻拋接球、滑冰等。
通過動靜變換、方向位置變換的運動,可以給前庭覺帶來豐富刺激,從而促進前庭功能的發(fā)展與完善或改善。
綜上所述,孩子說話不流利、易摔倒有感統(tǒng)失調的因素在,家長們可以到專業(yè)的感統(tǒng)機構進行語言能力測評,根據評估結果采取針對性的措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