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家長反應:孩子三歲了,會說的詞變多了,可是時常說話很急又結結巴巴。兒童在學習講話時,容易出現(xiàn)類似這樣“口語不流暢”的情形,家長很擔心孩子語言問題,那么兒童說話結巴如何正確引導?可以在家給孩子做一些針對性的兒童語言訓練呢?
1、適應性訓練
讓兒童在熟悉環(huán)境和陌生情況下練習講話。例如,讓他先與友人,熟人說話,開始時對話的人少一些,而后逐漸增多,最后指導他與生人對話。家長可先向他提問題,孩子能順利回答時,要給予表揚,進而家長在陌生場合向他發(fā)問,激勵他答復。
這個步驟是讓兒童減少膽怯心理,學會在各種情境中講話。注意過程必須循序漸進漸進,逐漸加大難度,讓口吃兒童漸漸適應。
2、對癥訓練
針對兒童口吃時伴有的某種不良反應,進行相應的練習。例如,兒童在口吃時有歪脖子或眼神飄忽的弊病,就讓他站在鏡子看著本人正著脖子、盯著自己來說話,他能做到這點就給予表彰或嘉獎,通過屢次訓練使這種的行為固定下來。
3、說話訓練
告訴孩子說話要輕而慢。家長與口吃兒童對話時環(huán)境要安靜,家長速度要慢,發(fā)音要清晰,讓他能逐字逐句地緩緩模擬并說出來。在兒童講話的進程中,不要打斷兒童講話,也不要在他面前做任何動作跟表情,避免分散他的注意力。
有些口吃兒童是由于覺得某個字詞發(fā)音難,模糊發(fā)音。因而要有針對性地多訓練這些字詞的讀音。
4、誦讀訓練
說話結巴從表達上來看,是詞與詞之間失掉了接洽,因此,可讓口吃兒童進行朗誦練習。一篇文章重復朗讀,直到熟讀為止。這種方式有助于培育他們連貫說話,增加語言流利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