語言表達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能力,也是兒童成長過程中必須鍛煉的能力。
由于諸多原因,每個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并不相同。有些孩子語言表達好,也有部分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差。就比如在同齡孩子中,有的已經(jīng)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,偶然還能“蹦出”幾句令人意想不到的“金句”,而有的孩子卻惜字如金,表達的內(nèi)容也不夠清楚。
家長想培養(yǎng)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,提高孩子與外在的交往能力,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:
1. 讓孩子多說話,營造更加輕松的說話氛圍
一個人是否愿意說話,與說話時的氣氛有很大關(guān)系。說話時氣氛好,人的情緒比較高昂,談興更濃。說話時氣氛不好,人的情緒就低落,孩子也是如此。
尤其是3-6歲的孩子,由于他們自我評價能力欠缺,評價自己的依據(jù)就是來源于成人的反應,因此在說話時看到父母的贊許眼光或是頻頻點頭,那他就會認為自己說得好,表達欲更強。
而如果父母在聽孩子說話時,發(fā)現(xiàn)孩子語句不完整、用詞不當或聲音小的現(xiàn)象,就急于糾正、否定、打斷孩子的說話,孩子就會感到受挫,可能下次說話就不敢自由表達了。
所以父母在聽孩子說話時,應該保持耐心且親切的態(tài)度,用鼓勵的表情引導孩子繼續(xù)講完,切忌說一些傷孩子自尊心的話,要相信孩子在講述中會越講越好。
2. 讓孩子多閱讀,豐富孩子的詞匯和語言基礎
學齡前兒童不識字,家長可以引導孩子看繪本圖案,并講解繪本上的文字,幫助孩子理解意思、感受語言的構(gòu)成。平時引導孩子把學會的語言運用于自己的口語表達中,從而發(fā)展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。
對于那些可以獨立閱讀、年紀稍大的孩子,父母雖不用逐字帶孩子閱讀文學作品,但是可以幫助孩子逐段分析、理解,讓孩子漸漸進入故事情境中,還可以不失時機地問孩子:如果是你,你會怎么辦?這樣進行角色換位思考,孩子自然就學會表達自己。
3. 多鼓勵孩子用語言表現(xiàn)自己,增長孩子自信
對于那些害羞、膽怯的孩子,讓孩子說說每天在幼兒園學到了什么,發(fā)生了什么事情。如果家里來了客人,可以讓孩子當接待員,同客人講講幼兒園的趣事,或者在外人前背誦自己學到的兒歌、古詩等等,在他人贊許的目光和喝彩聲中,孩子的自信會增長,也會更加敢于用語言表現(xiàn)自己。
父母積極促進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發(fā)展,不僅有利于孩子的個性發(fā)展與心理健康,同時也會為日后人際交往打下良好基礎。只要父母有心從日常生活中引導兒童語言訓練,孩子肯定會有所進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