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般來說,1歲的寶寶能喊爸爸媽媽,還能說一些簡單的詞匯。但是有些2歲寶寶不會說話,語言能力發(fā)育相對遲緩,父母為此非常擔心。那么2歲寶寶不說話有什么原因呢?
1、生理原因導致寶寶不會說話
寶寶出現(xiàn)先天舌息帶粘連、聽力障礙會導致寶寶不說話;更嚴重的情況是,腦部發(fā)育不健全也會影響語言系統(tǒng)發(fā)育。如果是因為生理性的原因導致寶寶還不會說話,需要趕快給寶寶治療,千萬不要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。
2、語言環(huán)境導致寶寶不會說話
父母本身少言寡語,和寶寶交流少;寶寶戶外活動機會少,很難接觸到外人;家人的口音很雜,方言,英文,普通話交錯。最好與家庭成員商量統(tǒng)一講某種語言,給寶寶營造固定的語言環(huán)境。
3、交流方式導致寶寶不會說話
寶寶用眼神、手勢表達需求,父母對寶寶的肢體動作太熟悉,每次在寶寶發(fā)聲以前馬上反應,使得寶寶覺得沒有必要說話了,逐漸產生語言惰性,寶寶說話變少。
隨著寶寶年齡增長,要適當減少“嬰兒語言”的使用。有些家長習慣用自己嬰兒語吸引寶寶的注意力,“喝水”說成“水水”、“摔跤”說成“痛痛”,一開始這么說可以幫助孩子理解,但是寶寶長大了卻不去完整表達詞匯、語句,這并不利于孩子言語邏輯的形成。
4、電子產品過度使用導致寶寶不會說話
家長不親自引導,甩個早教視頻給孩子看,讓寶寶跟著視頻學說話。長時間接觸電子產品,會使寶寶缺乏和家長之間有效的交流,語言功能、情感、視力發(fā)育、社交能力等方面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響。人與電子產品之間的接觸無法取代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互動,寶寶和家長的親子交流對孩子語言發(fā)展至關重要。
如排除生理原因導致不說話,兩歲的寶寶如果還不會說話,詞匯量少,說明語言發(fā)育比較遲緩。家長教寶寶說話時應該要注意以下四點:耐心引導、少用兒語、準確發(fā)音、避免寶寶語言混亂。半歲到2歲是寶寶學習語言的關鍵期,家人積極引導寶寶進行語言訓練,鍛煉寶寶語言能力。